選擇語言
TW
; ;

大館 - 古跡及藝術館, 香港

從昔日禁地到文化地標

大館 - 古跡及藝術館是香港最大的歷史建築活化專案,將擁有170年歷史的舊中區警署建築群轉型為全新的藝術和文化中心。經過十餘年保育和建設後向公眾開放。

「大館」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的俗稱,選用此名是為了突顯其歷史意義。今天的大館與周圍的商業大廈形成鮮明對照,在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中營造出稀有的「庭院」,公眾可在此欣賞風景、享受寧靜、緬懷古跡。

奧雅納自2007年起參與專案,提供結構、土木、岩土、幕牆、照明、消防、材料和安全諮詢等跨學科工程服務。

專案概要


170 歷史

16歷史建築得以保留、修復加固、活化再用

2新增設建築 : 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

專案由香港賽馬會與香港政府牽頭,修復三處法定古跡(中區警署、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)中的16座歷史建築,並增建2幢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師事務所(Herzog & de Meuron)設計的標誌性大樓。

我們的香港、倫敦團隊和香港審批機構密切合作,尤其是與專注於古跡建築的Purcell事務所一起保育、修復和加固所有歷史建築,實現場館的活化再用。我們採用破壞性最小的結構加固措施,加強建築群的整體穩定性,也為香港將來的文物保育專案樹立了新標杆。

活化再用古跡結構

由於年代久遠,古跡建築的圖紙記錄或施工資訊已經不存,我們從查明原有結構情況和驗證原有材料強度入手,測試歷史悠久的磚、木材、混凝土和鋼材。經過調查發現,鋼筋混凝土板內部有一類不尋常的鋼筋,由兩、三根直徑為5毫米的鋼絲絞成一束。

在材料測試中,我們發現這類絞合鋼筋具備與現代鋼筋相似的抗拉強度。根據基本的工程準則,結合對測試資料的統計分析,我們證明加固原有鋼筋技術上是可行的,避免了在前中區警署和中央裁判司署大規模重建樓板,因此有效地保留了歷史原貌。


保育加固歷史建築

大部分歷史建築在當年施工時的技術和材料非常有限,如今我們重新以現代工程方法評估原有建築,不可避免地需要對舊結構進行優化。

我們的香港結構團隊與倫敦創新技術與研究團隊合作,通過個案研究,收集了大量歷史建築的形式和材料資訊。

其中監獄D倉建於1858年至1862年間,是原本呈五角放射狀監獄建築群的重要部分。


其西翼底層是一個風格古典的空間,擁有磚砌拱形穹頂。我們評估了支撐穹頂的磚墩,原有結構的承重能力有限。於是我們設計增加鍍鋅拱形鋼樑支撐在穹頂下方,幫助提升外牆的支撐力,也避免了加建內部框架而破壞原有的古典穹頂。

監獄D倉底層的磚砌拱形穹頂。

新建築的獨特現代感

兩座新建築——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,分別為美術展覽和表演藝術提供優質的空間。新建築高於原址遺留的邊界牆,向外界展示標誌性的當代設計,並在下方營造出匯聚人群的公共空間,包括賽馬會立方下部的半戶外表演空間。

我們採用中央鋼筋混凝土核心筒,加上懸挑鋼架系統,為新建築打造大空間感的無柱展廳。兩個分離的「盒狀」結構組成兩個高達7公尺的展覽樓層,通過一條獨立支撐的混凝土螺旋狀樓梯銜接,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,吸引訪客拾級而上。

新建築的幕牆由特製鋁磚包覆,磚由100%回收的合金車輪鑄造而成,質感與風格與古跡原有的花崗岩邊界牆交相輝映。

我們對週邊鋼架之間的磚塊排布進行風荷載測試,並獲得審批機構認可。


創新基礎方案

大館位於中環半山區,地下80公尺以上都沒有岩層,兩座新建築的樁基礎工程只能在狹小空間內開展,並且需要最大限度減少對古建築的影響,因此建造端承樁並不可行。

我們設計了旋噴摩擦H樁作為新建築的基礎。與新建築毗鄰的監獄F倉是一座2層結構,原本以鋼框架、磚墩作為地基,我們為其定制設計了旋噴迷你樁作為新的基礎。

在全分離的花崗岩地層中,旋噴H樁及旋噴迷你樁通過兩階段的灌漿來增強樁身的摩擦力。這種技術將樁基礎施工對古建築的影響降至最低。


照明藝術

大館的照明設計與建築和飾面緊密結合,將各種建築形態和空間融為一體。

兩幢新建築的照明設計充分利用鋁磚展現紋理,同時提供功能性照明。在賽馬會藝方的屋頂上,鋁磚牆呈現出另一種功能,成為專為該館設計的遮陽網格,以保護頂層畫廊免受陽光直射。

賽馬會立方擁有一個高達8公尺的多功能禮堂,設有網格天花吊頂 。照明裝置位於網格上方,通過建築結構整合照明和過濾光線,給下方空間提供柔和的一般照明。由此在網格上產生的「光暈」與禮堂大廳的球形玻璃LED吊燈相呼應,形成視覺上的聯繫。

公共空間的照明方案儘量減小對古跡外牆的影響,在夜晚以燈光將人行通道、新舊建築與檢閱廣場融合,帶來溫暖且充滿包覆感的氛圍。

畫廊的天花板配有漫射膜來過濾進入的日光,並為展覽創造寧靜的環境光,控制日光水準以保護藝術品。薄膜上方的電燈在夜間開啟,代替日光,照亮空間。


消防安全

我們採用消防工程方法,在不影響建築安全的情況下,成功保留歷史元素。

在警察總部大樓和中央裁判司署,由於無法改造原有樓梯,使之滿足現代條例疏散樓梯和出口寬度要求,我們提出了煙感檢測等改進措施。基於新的人流載荷和加固措施,我們進行疏散分析,比較合規設計和建議設計的疏散時間。分析顯示,在建議設計下,通過火災探測的早期預警和良好的消防安全管理,人們可更快逃離建築物。因此,歷史樓梯的原有結構得以保留。


B倉和E倉是原域多利監獄的監獄大廳,樓層之間採用內部迴圈樓梯。按建築規範要求,樓梯空隙周圍的天花板下側需懸掛不小於450毫公尺的固定屏障,以確保在開口附近形成熱煙氣層,供主動噴水保護之用。為了保護原有建築,固定防煙屏障和自動防煙簾都不可取。為了克服這一限制,我們建議採用快速回應灑水噴頭,並進行計算流體動力學建模,以評估噴頭的啟動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