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語言
TW
; ;

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, 香港

策略交通,讓香港與珠三角互聯

奧雅納深入參與了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的可行性研究、設計和交付。香港連接路西連港珠澳大橋主橋,東至位於香港機場東北部人工島上的香港口岸,在香港、澳門和珠三角西部之間建立起直達通道,策略性的交通網絡讓港珠澳大橋在這片區域發揮最大效益。

香港連接路擁有雙向六車道,包括9.4公里高架公路、1公里海底隧道以及填海區1.6公里地面公路。

專案概要


180公尺 橋樑主跨

9.4公里高架公路

1公里海底隧道

S形曲線的連接路,以避開接近機場跑道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的著陸區。 © Marcel Lam Photography

非浚挖式填海工程

奧雅納設計了創新的非浚挖式填海方案,在香港首次運用。填海工程可以提供23公頃的土地面積,以容納隧道東面入口、香港連接路地面部分、相關維護設施以及香港口岸與香港國際機場之間的連接路。

與傳統的浚挖式填海相比,非浚挖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淤泥疏浚與處置的工作量,節省了回填物料,並降低工程對總體水質的影響,我們研究各類非浚挖方案以及場地和環境限制,最終採用鋼圓筒圍堰穿過淤泥層壓下海床,以石柱形式打造海堤,輔之以帶狀排水溝。


觀景山隧道

香港連接路工程包括一段觀景山穿山隧道,位於機場路和機場快線軌道下方,盡可能減小工程對於東湧居民的環境和視覺影響。由於地質特性複雜多樣,這條1公里的隧道採用了四種不同的施工方法:觀景山段岩層堅硬,採用鑽爆法;機場路段採用礦山法,以便在隧道施工期間保持道路暢通;機場快線段採用隧道整體箱涵頂進法,以滿足鐵路軌道嚴苛的沉降要求;而新填海路段工程限制較少,採用了明挖回填法施工。

西部航道採用兩條單向航道方案,橋跨最長可達150公尺。

大跨高架橋梁

高架道路以大跨距為特色,跨越兩條通航水道和沙螺灣與䃟石灣之間的陸岬,由於陸岬包含具有考古價值的地點,因此需要避免進行橋墩施工。為了保護考古地點和自然景觀,我們設計的高架橋主跨達180公尺,從空中越過保育地段而不必觸及大嶼山土地,建成時創下香港同類結構的新紀錄。我們在安裝大跨距橋面時,還專門定制了橋面起重機。

高架橋其他部分的主跨也增加至最寬75公尺,以減少西部水域中的橋墩數量,保護施工地段的水質。同時,高架橋面厚度保持一致,上層結構因此擁有統一、修長的外觀。


跨越沙螺灣海岬的180公尺橋跨,避免了在指定具考古價值的地點進行橋墩施工。

韌性設計考量

按照設計標準,專案巨型結構的使用壽命可達120年,能夠安全抵禦地震和颱風等極端氣候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