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语言
CN

奧雅納工程師深入內地農村為無止橋義建行人便橋


9 一月 2012

無止橋的支持機構——奧雅納工程顧問的一眾工程師,連同昆明理工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與專業人士共50人於去年12月21日至今年1月5日期間,遠赴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咪霞村,親手為當地村民搭建行人便橋。

這次由奧雅納義工隊主導無止橋專案,對兩者而言都意義非凡。無止橋專案一般位處交通閉塞的偏遠貧困農村,當地多缺乏大型機器和高技術的施工人員,如何利用自己雙手在有限的資源下為村民建造經濟、切合當地需要並永續使用的便橋,對義工隊亦是一大挑戰。

雙手建造

咪霞村的這座便橋是已建成的20多座無止橋中地貌環境最複雜、技術要求最高的。建橋處水流異常湍急,爲了讓便橋免受上漲洪水的侵襲,橋的設計淨跨達20公尺,淨空高度達6公尺。考慮到堅固性和耐用性,便橋主要採用鋼制建材,同時利用當地的碎石作爲承重支撐。當地經濟、資源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也給施工增添了不小的難度——最大的鋼構件重達200公斤,而所有這些材料都需要依靠人力搬運。

奧雅納無止橋專案負責人朱曉欣說:「我們為這個專案在全球公司網絡舉行橋樑設計比賽,並據當地地方特色、環保等理念挑選優勝方案。但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後考慮到村莊的現場施工流程及可行性,我們還是要調整方案,並於施工前到斯加科(拼裝技術與鋼結構供應商)的上海工廠進行組裝測試。」

但所有這些困難都沒有影響參與義工的熱心和積極性。他們不單有機會身體力行、以雙手為村民建橋,更重要是與當地村民和一眾大學生建立無形的心橋,得到一次畢生難忘的服務經歷。

無形的心橋

在建橋期間,義工隊還走訪了附近的巴龍小學,將從奧雅納香港公司募集來的衣物和文具捐贈給學校,並協助整修校園,還與孩子們進行了一系列聯誼活動,搭起一個兩岸溝通交流的平台。

而對於無止橋而言,這個專案為參與的大學生帶來一次與專業工程師學習、交流的寶貴機會,他們的專業背景及工作經歷能啟發參與學生,對學習理論與具體實施都有更深的了解。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謝俊逸同學道:「這次建橋經歷不但使我熟悉了整個建造過程,更認識到創造一個好的項目需要考慮很多因素,比如現場施工的難度和可行性,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性等。好設計不單是好外觀,更是對整個過程的統籌考慮。」

咪霞村位於雲南省紅河州南端近中越邊境,約有2000名村民,村民平常都依靠臨時搭建的簡易竹橋過河,村內的中小學生亦要過河上學。但竹橋在雨季時會湍急的河流沖垮,因而妨礙村民的出行。而當地村民的每年人均收入約1000人民幣,當地經濟受限於自然和地理環境而發展緩慢。此建橋專案實有助改善當地村民的出行和生活條件。